|
小麦防早衰需注意事项 |
|
小麦抽穗后根、茎、叶基本停止生长,生长中心转向穗部,茎叶制造和贮存的有机养分不断向籽粒输送,根系吸肥能力的减弱与籽粒灌浆需要大量营养元素产生矛盾,常表现为脱肥早衰而影响粒重。
可在小麦抽穗前 |
|
|
|
小麦播前药剂拌种须知 |
|
小麦已进入秋播季节,做好小麦播种期间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确保小麦苗全、苗壮的关键。而搞好小麦拌种彻底控制病虫害是确保小麦高产稳产和夺取来年丰收的重要保障。
小麦播期防治对象 抓好秋播期防治对于控 |
|
|
|
小麦冬季弱苗怎么办 |
|
1.土壤缺氮造成的弱苗表现为:幼苗细弱呈直立状,分蘖减少,叶片窄短,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逐渐变黄干枯,并向上部叶片发展。管理要点:每亩用尿素7~8公斤,或碳铵20~25公斤。
2.土壤缺磷造 |
|
|
|
科学防治小麦湿害 |
|
浊麦湿害是小麦生产中的五害(湿害、冻害、干热害、草害、病虫害)之一。近年湖北、准北麦区、江苏丘陵麦区等常见,每年都有不同积蓄的发生。受湿害的小麦根系长期处在缺氧的环境中,根的吸收功能减弱,造成植株 |
|
|
|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妙招 |
|
危害特点: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吮吸麦粒浆汁,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损失10?20%,严重的减产40-80%,甚至绝收。由于该虫虫体小、危害隐蔽,前期不容易发现,往往等到发现时已错过防治 |
|
|
|
小麦黄矮病的防治对策 |
|
麦黄矮病是一种主要由蚜虫传播的病毒性病害,个别年份危害相当严重。
症状
苗期感病时叶片失绿变黄,植株严重矮化,病重植株的叶片往往不能越冬,或越冬后不能拔节抽穗。感病较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 |
|
|
|
小麦叶面肥的正确施用方法 |
|
小麦生长期进行叶面喷肥可及时补充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并起到土壤施肥所起不到的作用,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此外,有些肥料(如磷肥)易被土壤固定,施入土壤,影响根系吸收,同时也造成肥料的浪 |
|
|
|
科学防治小麦赤霉病 |
|
小麦赤霉病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5%-15%,而且病麦中还产生对人畜有毒的物质,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利用价值。
一、症状
赤霉病为害症状以穗腐为主, |
|
|
|
小麦纹枯病的治理妙方 |
|
小麦纹枯病病株率在0~4.1%,平均0.58%;病指0~0.8,平均0.12,与去年同期相近。虽然目前田间纹枯病发生较轻,但随着气温升高和田间群体增大,病情将进一步发展,预计今年小麦纹枯病将偏重发 |
|
|
|
春季如何防止小麦倒伏 |
|
“倒伏"是高肥水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为防止倒伏、促进增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配套技术措施。
1、喷施多效唑在小麦起身 |
|
|
|
小麦要重施孕穗肥 |
|
1、千粒重显著提高,孕穗期增施氮肥,使小麦在灌浆期不早衰,提高灌浆速度,延长灌浆时间,使小麦粒重和产量显著提高。
2、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改善小麦品质,对于优质强筋麦在适当控制群体的条件下, |
|
|
|
春小麦如何防倒伏 |
|
1.喷施多效唑在小麦起身期每亩喷200ppm多效唑溶液30千克,可使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增强,并能兼治小麦白粉病和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
2.施用烯效唑烯效唑是一种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 |
|
|
|
小麦怎样防早衰 |
|
小麦抽穗后根、茎、叶基本停止生长,生长中心转向穗部,茎叶制造和贮存的有机养分不断向籽粒输送,根系吸肥能力的减弱与籽粒灌浆需要大量营养元素产生矛盾,常表现为脱肥早衰而影响粒重。
可在小麦抽穗前 |
|
|
|
科学防治小麦全蚀病 |
|
小麦全蚀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茎基部,使之变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病苗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 |
|
|
|
怎样防治小麦冬前旺长 |
|
1、踩压和镇压。发现有旺长苗头的麦田,在麦苗分蘖以后可根据情况适时进行踩压,通过踩压使麦苗受到一定的伤害,起到暂时延缓小麦生长,增加越冬期间的抗寒性和耐旱性。在踩压麦苗的同时,还应及时进行浅锄,这 |
|
|
|
小麦发生低温冻害怎么办 |
|
1、浇水追肥
保持土壤含水量充足和田间湿润,对预防和补救低温冻害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低温冻害来临前或过后应立即施速效氮肥和浇水,促进小分蘖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弥补主茎损失。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 |
|
|
|
迟播小麦怎样施提苗肥 |
|
早施提苗肥 迟播小麦出苗后,因气温低,应抓紧抢施速效提苗肥。迟播小麦冬前主茎只有3~4片,年前营养生长平均不到4片叶,大多数麦苗冬前不能分蘖,应普施、早施提苗肥,以促麦苗早发快长。在冬季低温阶段碳 |
|
|
|
小麦褐斑病的防治 |
|
症状
主要为害下部叶片。初生圆形至椭圆形褪绿病斑,后变紫褐色,无轮纹,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该病西北麦区发生较多。
病原 Ascochyta graminico |
|
|
|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 |
|
安徽省小麦秋播在即,专家指出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是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尤其要在小麦播种期做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工作。
据了解,我省今年小麦播种面积在4000万亩左右。小麦播种 |
|
|
|
小麦拌种需注意的要点问题 |
|
如今小麦拌种技术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应用,小麦拌种省药、省时、对环境安全,而且对病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提高小麦本身的抗病性,增产增效。给小麦拌种应注意一下问题:
1、应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确定用药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