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铃薯有哪些加工技术 |
|
1、马铃薯果酱
先将马铃薯洗干净,除去腐烂、出芽部分,然后将皮削掉,放在蒸笼内蒸熟,出笼摊晾。再用擦筛擦成均匀的马铃薯泥备用。将白砂糖、水与酸水(即醋房用的酸水,用少量稀米饭(粥)拌和麸皮放 |
|
|
|
栽培马铃薯防病丰产重要措施 |
|
种薯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破除休眠,提早发芽和出苗。但切块时易通过切刀传病,引起烂种、缺苗或增加田间发病率,加快品种退化。切块过大,用种量大,一般以切成20-30克为宜。切块时要纵切, |
|
|
|
马铃薯促高产管理技术 |
|
抓好秋冬田间管理是获取秋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其具体措施如下:
适时中耕除草、看苗追肥。由于秋季的日照短,适合块茎生长,植株结薯早,不易徒长,故在管理上应以促为主。当马铃薯出苗60%~70% |
|
|
|
什么情况下马铃薯容易得黑心病 |
|
高温和通风不良容易引起马铃薯得黑心病:
1、贮藏的块茎,在缺氧的情况下,40~42℃时,1~2天;36℃时,3天;27~30℃时,6~12天即能发生黑心。
2、即使在低温条件下,若长期 |
|
|
|
有效应对马铃薯小叶病如何选药 |
|
马铃薯小叶病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卷叶型 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引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发病重都 |
|
|
|
预防马铃薯得环腐病的具体措施 |
|
如果马铃薯得环腐病,病薯播下后,一部分芽眼腐烂不发芽,一部分出土的病芽,病菌沿维管束上升至茎中部或沿茎进入新结薯块而致病。
马铃薯得环腐病后,块茎发病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至黑褐色,皮层内 |
|
|
|
有效避免马铃薯粉痴病的危害 |
|
一般雨量多、夏季较凉爽的年份容易引发马铃薯粉痴病。此病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初侵染及初侵染病原菌的数量,田间再侵染即使发生也不重要。马铃薯粉痴病主要为害块茎及根部,有时茎也可染病。
一、选留无 |
|
|
|
预防马铃薯早死病必须掌握的方法 |
|
一、马铃薯早死病的发病条件
1、病菌发育适温19—24℃,最高30℃,最低5℃,菌丝、菌核60℃经10分钟致死。一般气温低,种薯块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由伤口侵入。
2、从播种到开花,日 |
|
|
|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 |
|
1、节水。地膜覆盖大大减少了地表蒸发,滴灌系统又是管道输水,局部灌溉,无深层渗漏,和畦灌比节水50%以上。据科技人员调查,马铃薯整个生育期滴4次水,平均每亩用电量84.1度,折合46.26元,而畦 |
|
|
|
收获马铃薯要注意哪些问题 |
|
1、需提前割除秧苗。正常地块提前1天把薯秧割除;田间湿度大或土湿粘重地块,收前2-3天(或根据情况天数可再多些)割除秧苗,以利土壤水分蒸发,便于收获。一般要求将收割的秧苗运走,但当遇到收获的马铃薯 |
|
|
|
防治马铃薯甲虫的有效措施 |
|
马铃薯甲虫主要是茄科植物,大部分是茄属,其中栽培的马铃薯是最适寄主,此外还可为害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等。种群一旦失控,成、幼虫为害马铃薯叶片和嫩尖,可把马铃薯叶片吃光,尤其是马铃薯始花期至薯块形 |
|
|
|
防治马铃薯块茎蛾的可行有效方法 |
|
马铃薯块茎蛾幼虫潜入叶内,沿叶脉蛀食叶肉,余留上下表皮,呈半透明状,严重时嫩茎、叶芽也被害枯死,幼苗可全株死亡。田间或贮藏期可钻蛀马铃薯块茎,呈蜂窝状甚至全部蛀空,外表皱缩,并引起腐烂。
【 |
|
|
|
马铃薯双行起垄高产栽培技术 |
|
马铃薯双行起垄高产栽培技术是以深松、起垄、深施肥和双行合理密植等技术组装集成的马铃薯综合栽培措施,比常规畦作栽培增产15%以上,合格薯商品率提高20%以上。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选择适 |
|
|
|
马铃薯环腐病怎么治效果好 |
|
马铃薯环腐病病属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病情向上扩展,致 |
|
|
|
防治马铃薯白绢病可采取的措施 |
|
马铃薯白绢病主要为害块茎。薯块上密生白色丝状菌丝,并有棕褐色圆形菜籽状小菌核,切开病薯皮下组织变褐。
以菌核或菌丝遗留在土中或病残体上越冬。菌核抗逆性强,耐低温,在-10℃或通过家畜消化道后 |
|
|
|
马铃薯粉痴病怎么治效果好 |
|
马铃薯粉痴病主要为害块茎及根部,有时茎也可染病。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直径3—5mm不等的“疤斑”,其表皮尚未破裂,为粉痴的“封闭疤” |
|
|
|
马铃薯鳃金龟的危害特点 |
|
马铃薯鳃金龟在河北坝上地区1—2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翌年6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于7月份羽化,交配后10天开始产卵,卵期约13天,7月中旬开始孵化幼虫,9月上旬进入3龄,于11月中下旬下潜至1 |
|
|
|
防治马铃薯粉痂病必须注意的问题 |
|
马铃薯粉痂病主要为害块茎及根部,有时茎也可染病。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直径3~5mm不等的“疱斑”,其表皮尚未破裂,为粉痂的“封闭疱” |
|
|
|
马铃薯干腐病的有效应对措施 |
|
将奥力-克霉止按300—500倍液稀释,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每5—7天喷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病情严重时,奥力-克霉止按300倍液稀释,3天喷施一次。
施药避开高温时间段,最佳施药 |
|
|
|
马铃薯播种前如何管理 |
|
深耕土地 适宜施肥
整好地和深耕是马铃薯高产的前提,深耕一般深度为25~30cm。
结合早春整地,施足底肥。底肥一般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