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治花生丛枝病需掌握的技术 |
|
花生丛枝病是整株系统侵染性病害,病株枝叶丛生,节间短缩,严重矮化,多为健株株高1/2,病株叶片变小变厚,色深质脆,腋芽大量萌发,正常叶片逐渐变黄脱落,仅剩丛生的枝条,子房柄(果针)不能入土或入土很 |
|
|
|
花生根颈腐病怎么治见效 |
|
我国山东、江苏、河南、河北、陕西、辽宁、安徽、海南、广东等省发生较重。苗期染病,先侵染子叶,造成子叶变黑腐烂,然后侵染近地面的茎基部及地下根颈处,初生水浸状黄褐色病斑,后逐渐绕茎或根颈扩展形成黑褐 |
|
|
|
防治花生冠腐病用药需注意的问题 |
|
花生冠腐病又名黑霉病、曲霉病。多在苗期发生。茎基部染病 先出现稍凹隐黄褐斑,边缘褐色,病斑扩大后表皮组织纵裂,呈干腐状,最后仅剩破碎纤维组织,维管束的髓部变为紫褐色。病部长满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 |
|
|
|
花生根腐病怎么治见效 |
|
俗称“鼠尾”、烂根。各生育期均可发病。侵染刚萌发的种子,造成烂种;幼苗受害,主根变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颈上出现凹隐长条形褐色病斑,根端呈湿腐状,皮层变褐腐烂,易脱离脱落,无侧根或极少,形 |
|
|
|
花生斑驳病毒病的危害特点 |
|
花生斑驳病毒病发生普遍,是整株系统性侵染病害,发病株率25%以上,减产20%左右。病株矮化不明显或不矮化。上部叶片形成深绿与浅绿相嵌的斑驳、斑块或坏死斑,常在叶片中部或下部沿中脉两侧形成不规则形或 |
|
|
|
花生基肥及追肥技术 |
|
花生全生育周期施肥量为商品有机肥250—300公斤、氮肥8—11公斤、磷肥4—6公斤、钾肥7—8公斤。有机肥做基肥,氮、钾肥分基肥和追肥两次施。
基肥:亩施有机肥250—300公斤,尿素6— |
|
|
|
棉花生长期病虫害综合治理 |
|
1、苗期病害综合防治
苗床应选择病土在避风向阳处,可以直接用多菌灵对苗床喷雾杀菌,以利棉苗生长短减轻枯黄萎病的发生以及延缓枯黄萎病的蔓延速度。
棉种带菌是苗病发生的主要菌源之一,因此, |
|
|
|
花生网斑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
|
花生网斑病又称褐纹病、云纹斑病,常与叶斑病混合发生,可造成早期花生叶片脱落,严重影响花生产量。
症状表现网斑病常在花期发病,发病盛期在结荚期至成熟期,主要危害叶片,初沿主脉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 |
|
|
|
花生网斑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
|
花生网斑病又称褐纹病、云纹斑病,常与叶斑病混合发生,可造成早期花生叶片脱落,严重影响花生产量。
症状表现网斑病常在花期发病,发病盛期在结荚期至成熟期,主要危害叶片,初沿主脉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 |
|
|
|
花生枯斑病的农业及药剂预防措施 |
|
花生枯斑病病菌以菌丝及子囊果在病残体上越冬,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8℃,子囊抱子在25-28℃水中2小时发芽,高湿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展,植株生长衰弱时易发病。
症状:下部叶片的叶尖先发病,起初 |
|
|
|
防治花生冠腐病可采取的农业措施 |
|
症状:受害幼苗和植株,子叶变黑腐烂,根冠部凹陷,呈黄褐色至黑褐,并长满松软的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扩大后,根茎腐烂,表皮破裂,病株拔起时易折断,断口在茎冠部分。
病原 |
|
|
|
花生炭疽病怎样应对 |
|
花生炭疽病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来年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引起初次侵染。发病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昆虫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高温高湿、排水不良地块发病重。
花生下部叶 |
|
|
|
防治花生茶黄硬蓟马常用的两种措施 |
|
花生茶黄硬蓟马以成、若虫锉吸汁液,主要为害嫩叶,致受害处叶脉两侧现两条或多条纵向排列的红褐色条痕,叶面凸起来,严重时叶背出现一片褐纹,致芽叶萎缩,叶片向内纵卷,僵硬变脆。叶柄、嫩茎、老叶也可受害。 |
|
|
|
花生蚀叶野螟怎么防治 |
|
花生蚀叶野螟幼虫吐丝卷缀叶片,在卷叶内啃食叶肉;只剩叶脉,影响结荚。
特征描述:成虫体长9mm左右,翅展20一22mm。全身近橙黄色,头部中央有1条黑线,复眼黑色。前翅外缘具暗棕色宽带,翅中 |
|
|
|
防治花生田端大蓟马怎样用药 |
|
危害特点:成虫、若虫以挫吸式口器穿刺挫伤植物叶片及花组织,吸食汁液。幼嫩心叶受害后,叶片变细长,皱缩不开,形成“兔耳状”。受害轻的影响生长、开花和受精,重则植株生长停滞,矮小黄弱。花受害后,花朵不 |
|
|
|
花生田灰地种蝇用药防治必须注意的事项 |
|
花生出苗前,幼虫钻蛀种子,咬食子叶或胚芽,致种子不能发芽或腐烂;也可钻入幼苗茎内,将茎蛀食成空心而枯萎。
病原: 年生2-5代,北方以蛹在土中越冬,南方长江流域冬季可见各虫态。种蝇在25℃以 |
|
|
|
用药防治花生蚜可采取的方法介绍 |
|
花生蚜Aphis medicaginis Koch.属同翅目蚜科,又称苜蓿蚜、豆蚜、槐蚜,异名A.craccivora (Koch)。花生蚜普遍分布在全国各地,但受害程度不一,轻的减产20-30% |
|
|
|
哪些方法可有效防治花生田叶螨 |
|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虫品种。
(2)合理轮作。提倡与非寄主植物进行轮作,避免与豆类、瓜类进行轮作。
(3)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提高植株抗性;合理灌溉,防止 |
|
|
|
防治花生黄花叶病可采取的措施 |
|
花生黄花叶病又称花叶病,是花生主要病毒之一,主要发生在北方,集中在北京、河北、辽宁、山东半岛环渤海湾一带种植区,常流行成灾,严重时病株率高达93%。
花生黄花叶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株系侵染花生 |
|
|
|
防治花生叶斑病常用的农业措施 |
|
花生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褐斑病又叫“早斑病”;黑斑病又称“黑疽病”。这两种病遍及我国主要花生产区。多混合发生于同一植株的同一叶片上。轮作地发病轻,连作地发病重。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