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粱花叶病的有效防治法 |
|
症状
在叶片上出现不规则卵圆形至长圆形斑,浅绿色,与中脉平行,但不受叶脉限制。新展开幼叶症状明显。有些品种产生坏死斑,韧皮部坏死,叶片扭曲,有的矮化。分布在全国。
病原
Suga |
|
|
|
高粱芒蝇的特点及防治法 |
|
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由心叶间隙钻入生长点附近取食,造成枯心苗或穗畸形。高粱苗期被害后生育期推迟,失去授粉时机,严重影响繁育和制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mm左右,灰黄色,间额棕 |
|
|
|
高粱花黑粉病的症状表现 |
|
症状
仅侵染穗的中下部少数小穗。病穗的子房全部变成冬孢子堆,为黑粉粒,有的混生在健粒中间。发病初期孢子堆外有浅褐色膜状物,孢子成熟后颜色变成褐色至深褐色。后期抱子堆外膜破裂,露出黑粉,黑粉不 |
|
|
|
什么是高粱大斑病 |
|
症状
高粱大斑病是高粱产区常见叶部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片上病斑长梭形,中央浅褐色至褐色,边缘紫红色,早期可见不规则的轮纹,大小20—60×4—10(mm),后期或雨季叶两面生黑色霉层,即病 |
|
|
|
高粱叶点病的症状 |
|
症状
又称斑点病。全株各部位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形状不规则,长形至梭形或半圆形,大小不等,大约可达1cm以上,黄褐色至灰褐色,有红紫色边缘。病斑常队叶缘或叶端开始,也有的发生在叶面上 |
|
|
|
高粱苗枯病的科学防治法 |
|
症状
高粱生长到4—5片叶子时即可发病。始于下部叶片,后向上扩展。染病叶片生紫红色条斑,渐联合,致叶片从顶端逐渐枯死,种子很变褐。
病原
FusariummoniliformeS |
|
|
|
高粱低温冷害的病因及防治 |
|
症状
高粱低温冷害是高粱生育期间,遇到低温,造成生理活性下降,生长发育延迟或性细胞生长发育受阻,从而使产量降低。高粱低温冷害分延迟型、障碍型、混合型3种。中国北部高粱产区主要表现为延迟型:即 |
|
|
|
高粱舟娥的特点介绍 |
|
学名
Dinaracombusta(Walker)鳞翅目,舟蛾科。别名高粱天社娥。分布北起内蒙古、辽宁,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东面滨海,西向由甘肃折入四川、云南。
寄主
高 |
|
|
|
高粱小穗螟的发病特征 |
|
简介
学名Cryptoblabesgnidiella(Milliere)。分类鳞翅目,螟蛾科。危害春、夏高粱穗期的一种主要害虫。分布华东、华中、华南等地。
形态特征
(1)成虫: |
|
|
|
高粱条螟的特征介绍 |
|
学名
ChilosacchariphagusBojer异名Procerasvenosatum(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又称高粱条螟、甘蔗条螟。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省。
|
|
|
|
高粱炭腐病的症状及防治法 |
|
症状 高粱全生育期均可发病。感染此病可引致苗枯或根茎炭腐。根部染病初呈水渍状,后变黑,内部组织崩溃,皮层腐烂并延及侧根。茎秆染病植株提早成熟,穗小粒秕,遇风易折倒。茎秆内部组织崩解后,残存维管束, |
|
|
|
高粱矮花叶病的症状及防治法 |
|
症状 高粱红条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后期发生较重。田间症状分花叶型、坏死型和 混合型3种。花叶型受害叶呈条状褪色,与正常组织黄绿分明,沿侧脉向上扩展,出现褪绿的小条点,后发展成条斑或成断续的虚线条 |
|
|
|
高粱顶腐病的症状及防治法 |
|
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成株顶部叶片染病表现失绿、畸形、皱褶或扭曲,边缘出现许多横向刀切状缺刻,有的沿主脉一测或两侧的叶组织呈刀削状。病叶上生褐色斑点,严重的顶部4—5片叶的叶尖或整个叶 |
|
|
|
高粱坚黑粉病的发病条件 |
|
症状 又称坚粒黑穗病。穗期显症,病株不矮化,为害穗部,只侵染子房,形成一个坚 实的冬孢子堆。一般全穗的籽粒都变成卵形的灰包,外膜较坚硬,不破裂或仅顶端稍裂开,内 部充满黑粉。病粒受压后散出黑色粉状 |
|
|
|
高粱长粒黑稿病的发病特点 |
|
症状 主要为害穗部,仅侵染穗部的5—6个或多个小穗。小穗染病小穗的子房形成一长圆形稍弯曲角状孢子堆,初灰白色,颖片正常。冬孢子成熟以后,孢子堆外膜从顶端破裂,散出黑色粉状物。黑粉散落后,无中柱,仅 |
|
|
|
高粱育霉颖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法 |
|
症状 主要为害穗部。灌浆初期开始发病,初期颖壳由绿色变为褐色或灰色,胚轴变灰变暗。颖壳与枝梗连接处的组织逐渐变为红色至暗红色,后坏死或干枯,致籽粒秕瘦变小,颖壳张开度减小,似睁不开眼状。籽粒表面皱 |
|
|
|
高粱舟娥的症状及防治法 |
|
学名 Dinara combusta (Walker)鳞翅目,舟蛾科。别名 高粱天社娥。分布北起内蒙古、辽宁,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东面滨海,西向由甘肃折入四川、云南。
寄主 高粱、玉 |
|
|
|
防治高粱丝黑穗病须知 |
|
症状 病株矮于健株。发病初期病穗穗苞很紧,下部膨大,旗叶直挺,剥开可见内生白色棒状物,即乌米。苞叶里的乌米初期小,指状,逐渐长大,后中部膨大为圆柱状,较坚硬。乌米在发育进程中,内部组织由白变黑,后 |
|
|
|
甜高粱的科学栽培技术 |
|
甜高粱是普通高粱的一个变种,属高光效作物,种植甜高粱不仅能收获高粱籽,而且能收获可观的茎秆。甜高粱株高3-5米,最粗的茎秆直径为4-5厘米,茎秆含糖量较高,是生产白酒(酒精)的原料或极好的青贮饲料 |
|
|
|
种植杂交糯高粱须知 |
|
地处川南的江安县,2005年和2006年示范种植杂交糯高粱泸糯8号、泸糯9号、泸糯3号共5000亩,平均亩产高粱籽450公斤、高粱笤110公斤,一季高粱亩产值达到1200元(不含间种红笤或大豆产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