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花生收获季节。据山东省五莲县的很多农民向经销商反映:今年花生蛴螬发生严重,有个别严重地块因蛴螬啃咬花生荚果全都落地里,给农民收获带来困难……

这种现象如果是在前些年发生这不足为奇,因为过去大家种花生防治地下害虫的方法,主要是在花生生长期用农药灌墩。由于大家掌握不了灌墩的最佳时机,往往防治效果较差,甚至有的年头有些地块会出现绝产现象。
但随着近些年来种衣剂技术的进步,各厂家纷纷开发出若干的种衣剂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花生田地下害虫的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产品的销售也由初期要靠厂家、经销商的极力宣传推荐,到现在的农民自觉购买,这可是种衣剂市场发展的重大进步。
那么,农民广泛使用了多年的种衣剂产品,为何今年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因此,很多农民怀疑是自己使用了假冒产品。
据有些经销商分析,这的确是由于种衣剂在质量上大打了折扣的原因造成的,这与农民贪便宜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从而给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可乘之机,正所谓真的打不过假的。
众所周知,种子处理剂近年来的确发展迅猛,从农民实际使用情况看,从春季播种花生,到秋收后播种冬小麦,农民都会自觉购买种衣剂进行拌种处理。因为广大农民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种衣种在防治病虫害、增产增收方面取得的明显效果是有目共睹的。这无疑为低迷的农药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企业、经销商不可放弃的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因此,互相之间的竞争自然非常激烈,而价格自然也就成为大家互相竞争的第一利器。
如果说一个产品在开发初期,农民往往看重的是效果,厂家和经销商极力推广的就是让农民相信他的产品效果。如:通过发放产品效果说明图片、农民实际使用案例、组织开农民会请专家讲课,以及组织开现场会等等的诸多方式,用事实说明让农民信服。此时,农民使用你的产品,就是奔着产品的效果来的,对价格不是那么敏感——贵点便宜点点他们都能接受。
当一个产品经过多年推广,效果早已实实在在地摆在那儿,农民毫不怀疑的时候,往往就会把产品价格作为选购的一个衡量标准。他潜意识中那种“货比三家”的思想,就会成为他是否选购某产品的主导意识,此时质量如何在他的潜意识中就会认为所有的产品都一个样。自然这就为某些不良厂商找到了可乘之机:你不是要便宜吗?只要你敢要,我就敢这样卖——无非就是降低产品质量而已。
笔者记得像花生田这类质量可靠的种衣剂,在最初那些年推广时的零售价格大多在40元/亩左右。而近两年这类的花生田种衣剂产品很多在10多元~20元之间,且不说物价自然上涨因素,这样的便宜货,它的质量能好到哪儿去?
相反,一些正规品牌产品只有下架,而这类便宜的、质量毫无保障的假冒伪劣就会成为市场的主流。从笔者多年的体验来看,市场越不景气的情况下,假冒伪劣越容易泛滥。这除了厂家、经销商要加强自律之外,加强监管永远是一个沉重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