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把好农资网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农药     肥料     种子     品牌汇     产品库     企业库     经销商     资讯     百科     图谱     展会     代理留言     商城  
农资价格 | 产品热销 | 诚信厂家 | 农资商情 | 爆光台 | 经销商智库 | 营销 | 专题 | 招聘 | 除草剂 | 杀虫剂 | 杀菌剂 | 调节剂 | 拌种剂 | 复合肥 | 叶面肥 | 水溶肥
好农资网战略分站开放加盟
 
好农资网 > 农资信息 > 其它 > 拜沃番茄病虫害的防治
拜沃番茄病虫害的防治
http://haonongzi.com   发布日期:2017-3-6 10:11:15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一、西红柿简介

    番茄(Tomato),别名西红柿、洋柿子。在秘鲁和墨西哥,最初称之为“狼桃”。原产南美洲。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具有减肥瘦身、消除疲劳、增进食欲、提高对蛋白质的消化、减少胃胀食积等功效。

拜沃番茄病虫害的防治

    番茄为茄科草本植物,包括有限生长型、半有限生长型和无限生长型。条件适宜时可多年生长。植株高0.7~2m。全株被粘质腺毛。茎为半直立性或半蔓性,易倒伏,高0.7~1.0m或1.0~1.3m不等。

    西红柿生长环境

    温度:番茄是喜温性蔬菜,在正常条件下,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20~25℃,根系生长最适土温为20~22℃。提高土温不仅能促进根系发育,同时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生长发育加速,产量增高。

    光照:番茄是喜光作物,光饱和点为70000lx,适宜光照强度为30000~50000lx。番茄是短日照植物,在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过程中基本要求短日照,但要求并不严格,有些品种在短日照下可提前现蕾开花,多数品种则在11~13h的日照下开花较早,植株生长健壮。

    水分:番茄既需要较多的水分,但又不必经常大量的灌溉,一般以土壤湿度60~80%、空气湿度45~50%为宜。空气湿度大,不仅阻碍正常授粉,而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严重。

    土壤及营养:番茄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但为获得丰产,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应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土壤酸碱度以pH6~7为宜,过酸或过碱的土壤应进行改良。

    分布范围

    原产南美洲,现在中国南北普遍种植。

    番茄栽培要点

    (1)育苗

    一般番茄种子每克含有300粒左右,根据定植密度,一般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20-30克。每平方米播种床可以播种10-15克。如果种子发芽率低于85%,播种量还应该适当增加些。

    二、西红柿病害及防治

    1 西红柿猝倒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育苗盘中或土耕或反季节栽培幼苗的茎基部。病部初呈水渍状,后缢缩,引起幼苗猝倒或枯死,有时种子刚发芽或未出土幼苗即染病,腐烂在土内,造成缺苗,严重的成片死亡,湿度大时病苗上或病苗附近的土面上长出白色絮状霉层,即腐霉菌菌丝体。

    病原及发病规律:Pythium ultimum Trow称终极腐霉,菌丝生长适温32℃,最高36~40℃,最低4℃。病菌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春季条件适宜时,病苗上可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带菌粪肥、农具、种子传播。幼苗多在床温较低时发病,土温15~16℃时病菌繁殖速度很快。苗床土壤高湿极易诱发此病,浇水后积水窝或棚顶滴水处,往往最先形成发病中心。光照不足,幼苗长势弱、纤细、徒长、抗病力下降,也易发病。幼苗子叶中养分快耗尽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幼苗营养供应紧张,抗病力最弱,如果此时遇寒流或连续低温阴雨(雪)天气,苗床保温不好,幼苗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加大,病菌乘机而入,此时就会突发此病。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早杂1号、吉农早丰、晋番茄l号、河南5号、霞粉、浙杂7号、兰优早红、夏星、粤红玉等早熟或耐低温品种。

    (2)苗床消毒苗床应选在避风向阳的地块,要求即有利于排水,调节床土温度,又有利于采光,提高地温;苗床土最好选用新土,如果用旧土,最好对土壤进行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10克,拌入10~15千克干细土配成药土,施药时先浇透底水,水渗下后,取1/3药土垫底,播种后用剩下的2/3药土覆盖在种子表面,这样“下铺上盖”,种子夹在药土中间,防效明显,在出苗前要保持苗床上层湿润,以免发生药害;

    (3)种子消毒,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的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浸种后催芽,催芽不宜过长,以免降低种子发芽能力。

    (4)加强苗床管理应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地块做苗床。苗床要整平、松细。肥料要充分腐熟,并撒施均匀。苗床内温度应控制在20~30℃,地温保持在16℃以上,注意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防止出现10℃以下的低温和高湿环境。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一定选择晴天喷洒,切忌大水漫灌。适量放风,增强光照,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5)生物防治出苗后第一次浇水时使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淋,每平方米用量4g。

    (6)化学防治发现病苗及时拔除,并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70%百德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1000倍液,或72. 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恶霉灵(又名土菌消、土壤散)水剂1000倍液等药剂,每平方米苗床用配好的药液2~3升,每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 西红柿立枯病

    症状: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缢缩变细,茎叶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病部初生椭圆形暗褐色斑,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但有时并不明显,菌丝能结成大小不等的褐色菌核,是本病与猝倒病(病部产生白色絮状物)区别的重要特征。

    病原及发病规律: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繁殖。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带菌堆肥等传播。气温在15—21℃,尤其在18℃以上时发病最多。

    防治方法:(1)精心培育无病壮苗,提纯复壮优选棚外有机土质较好的土壤来配制育苗营养土,适时育苗,并加强育苗期内苗床管理。苗床土壤温要控制在25℃-30℃区间内,并根据实际温湿度做到及时通风降湿,苗期内要注意幼苗防病和炼苗,避免弱苗、病苗或苗龄过长。

    (2)生物防治出苗后第一次浇水时使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淋,每平方米用量4g。

    (3)化学防治防治方法同猝倒病

    3 叶霉病

    症状:危害叶片、茎、花和果实,以叶片受害较重。叶片发病时叶背初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或淡绿色的褪绿斑,后在病斑上长出灰白色、灰紫色至黑褐色的绒状霉层。叶片正面呈淡黄色,边缘不明显。条件适宜时,叶片正面也会长出霉层。发病多从老叶开始,渐向新叶发展,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卷,植株呈黄褐色而干枯。也能危害嫩茎和果柄,并可延及花部,引起花器凋萎或幼果脱落。果实自蒂部向四面扩展,产生近圆形硬化的凹陷斑,上长灰紫色至黑褐色霉层。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病原为Fulvia fulva(Cooke)Cif.,属半知菌亚门褐孢霉属,异名为黄枝孢菌Cladosporium fulvumCooke。病菌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残体内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菌丝潜伏于种皮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从病残体上越冬的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以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另外,播种带菌的种子也可引起初侵染。

    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95%以上。番茄的感病生育期是开花结果期。多年连作、排水不畅、通风不良、田间过于郁闭、空气湿度大的田块发病较重。年度间早春低温多雨、连续阴雨或梅雨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秋季晚秋温度偏高、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方法:(1)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降低土壤中菌源基数。

    (2)种子处理选用无病种子或者种子播种前用52℃温水浸泡30分钟,晾干备用。

    (3)温室、大棚等连年发病严重的在番茄定植前要进行消毒处理,按37立方米的空间,用硫磺粉250克,锯末500克,分装几处,点火后密闭熏蒸24小时。在番茄生长期,可以选择晴天中午时间,采取两小时左右的30~33℃高温处理,然后及时通风降温,对病原菌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4)加强栽培管理温室栽培应适当控制浇水,加强通风,以降低温度和湿度。露地番茄也要注意田间通风、透光,不宜种植过密,并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雨季要及时排水,以降低田间湿度,不利病害的发展。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早摘除下部病叶,并喷药保护

    A 生物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叶部型300倍液,每隔5天用药一次,连续使用2-3次。

    B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500~2000倍液、25%阿米西达1500~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武夷霉素15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硫胶悬剂700~800倍液喷雾,每隔7天一次,连续喷3次,注意交替用药。

    4 灰霉病

    症状:茎、叶、花、果均可危害,但主要危害果实,通常以青果发病较重。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时致病部以上茎叶枯死导致枯萎病 <http://baike.baidu.com/view/1991269.htm>;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呈”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相间的轮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表面生少量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葡萄孢属。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抱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抱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萌发时产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沾花是重要的人为传播途径。花期是侵染高峰期,尤其在穗果膨大期浇水后,病果剧增,是烂果高峰期。后在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本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腐生。发育适温20-23℃,最高31℃,最低2℃。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翌年5月,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此外,密度过大,管理不当,都会加快此病的扩展。

    防治方法:(1)培育壮苗育苗应选用无病新床土,最好是多年未种过番茄的葱、蒜或粮食作物的土壤,注意不要在病区温室取土育苗或分苗,以防幼苗感染病菌。种子消毒处理,种子臭氧灭菌处理:在育苗下籽前,用臭氧水侵泡种子40-60分钟。

    (2)合理密植:根据具体情况和品种形态特性,合理密植。早熟栽培品种,单穴定植,一般每亩栽植4000~5000株,株距30~35厘米。同时,施用以腐熟农家肥为主的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氮肥,植株过密而徒长,影响通风透光,降低抗性。

    (3)清洁田园:定植前要清除温室内残茬及枯枝败叶,然后深耕翻地。发病前期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和下部黄叶、老叶,深埋或烧毁,保持温室清洁,减少初侵染源。在田间操作时也要注意区分健株与病株,以防人为传播病菌;。

    (4)温湿度管理,降低湿度,高垄栽培,采用滴灌供水,避免大水漫灌,浇水最好在晴天早晨进行,忌阴雨天浇水,可有效降低室内湿度。另外,在垄沟里铺一层干麦秆草,不仅可缓释地表水,而且能缓和作物生长层气温变化,减少因高湿大温差所造成的结露,并有吸潮作用;晴天上午晚放风,使棚温迅速升高,当棚温升至33℃,再开始放顶风,31℃以上高温可减缓该菌孢子萌发速度,推迟产孢,降低产抱量。当棚温降至25℃以上,中午继续放风,使下午棚温保持在25—20℃;棚温降至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保持15—17℃;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5)药剂防治,防治关键时期苗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

    A生物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叶部型300倍液,每隔5天用药一次,连续使用2-3次;用红糖发酵液防治,红糖发酵液的制作方法:取红糖、酵母、水按30:1:50的比例混合均匀,在室温下发酵15―20天,使用时加入米醋、烧酒各10份,稀释100倍后喷洒植株,间隔7天喷洒1次,连续4―5次,在发病初期开始使用,可以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B 化学防治

    关键期用药

    第一次用药在定植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番茄苗,要求无病苗进棚;第二次在沾花时带药。做法是第一穗果开花时。在配好的2.4一D或防落素稀泽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沾花或涂抹,使花器着药;第三次掌握在浇催果水前1天用药,以后视天气情况确定,正常年份,可停药,如遇连阴雨天气,气温低,可再防1—2次。间隔7—10天。其他药剂有40%施佳乐800―1000倍液、50%扑海因(异菌脲)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

    5 细菌性枯萎病(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维管束系统性病害之一,又称细菌性萎蔫病,各地普遍发生,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南方及多雨年份发生普遍而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植株青枯死亡,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症状:青枯病是一种会导致全株萎蔫的细菌性病害,病菌由根系或茎基部伤口侵入植物体内,在维管束内繁殖,并顺导管液流上升扩散,破坏或阻塞导管。由于这些维管束遭到了破坏,使养分和水分无法正常向上输送,使番茄因缺水表现出现萎蔫现象。当番茄株高30厘米左右,青枯病株开始显症;先是顶端叶片番茄青枯病萎蔫下垂,后下部叶片凋萎,中部叶片最后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复原,病叶变浅。发病后,土壤干燥,气温偏高,2~3天全株即凋萎。如气温较低,连阴雨或土壤含水量较高时,病株可持续1周后枯死,但叶片仍保持绿色或稍淡,故称青枯病。病茎表皮粗糙,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湿度大时,病茎上可见初为水浸状后变褐色的1~2厘米斑块,病茎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病茎,用手挤压,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这是本病与枯萎病和黄萎病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病原及发病规律:番茄青枯病的病原为细菌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anas solanacearumSmith,病菌喜高温、高湿、偏酸性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30~37℃,最适感病生育期是番茄结果中后期,发病潜育期5-20天。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偏酸的田块发病较重秋季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较重,引发病症表现的天气条件为大雨或连续阴雨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田间湿度大,发病现象会成片出现。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抗青19号,夏星、粤红玉、N02、洪抗1号、2号,28A,蜀早3号,湘番茄1号,秋星,湘引等

    (2)轮作,实行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轮作。一般情况下避免与茄子、辣椒、大豆、马铃薯等作物连作。

    (3)加强栽培管理。选择无病地育苗,带土移栽,减少根部受伤。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底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草木灰,改变微生物群落。每亩施石灰100-150公斤,调节土壤pH值。适当增施钾肥和硼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高温期间禁止施用稀粪,适当控制浇水。初果期开始加强监测,一旦发现病株随即拔除,收集烧毁,并撒生石灰消毒。

    (4)药剂防治

    生物防治:苗床期于播种后及苗期2-3叶浇灌台湾百泰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天赞好)600倍液,每平方米使用2000毫升药液,移栽后600-800倍液灌根,每株100毫升,每隔7天灌根一次,共灌根4次;选用康地蕾得(多粘菌素芽孢杆菌制剂)稀释500-600倍灌根;

    化学防治:乙蒜素加农用链霉素,灌根同时喷雾,移栽后一次、营养生长期一次、开花后1-3次,基本能控制住;定植后铜制剂灌根,关键是预防,最好在发病前或者发病初期用药。

    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将根系周围土壤移走,病穴及周围撒施石灰,或灌注2%的福尔马林溶液,或20%的石灰水,封锁病区以防病菌蔓延。此外,可用200毫克/升的链霉素喷淋根颈部,每7~10天1次,连续3~4次。也可用1:1:150倍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或胶氨铜250~300倍液灌根,每7~10天1次。

    6 早疫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幼苗、茎和果实。幼苗染病,在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稍凹陷有轮纹。成株期叶片被害,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向上发展,初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的晕环,中部呈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时叶片脱落;茎部染病,病斑多在分枝处及叶柄基部,呈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陷,具同心轮纹,有时龟裂,严重时造成断枝。青果染病,多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叶柄、果柄染病,病斑灰褐色,长椭圆形,稍凹陷。

    病原及发病规律:早疫病是由茄链格孢菌侵染所致,在真菌分类中,属于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除发生在番茄上外,还可侵染马铃薯、茄子、辣椒等作物,其主要侵染体是分生孢子。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可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经2—3天潜育后现出病斑,3—4天产出分生孢子,并通过气流、雨水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当番茄进入旺盛生长及果实迅速膨大期。基部叶片开始衰老,病菌在番茄田上空得以积累。这时遇有持续5天均温21℃左右,降雨2.2—46毫米,相对湿度大于70%的时数大于49小时,该病即开始发生和流行。因此,每年雨季到来的迟早,雨日的多少,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均影响相对湿度的变化及番茄早疫病的扩展。此外,该菌属兼性腐生菌,田间管理不当或大田改种番茄后。常因基肥不足发病重。

    防治方法:(1)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两年以上的轮作。在选择育苗床时,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种子处理在播前用52℃温水、自然降温处理30分钟,然后冷水浸种催芽

    (3)加强田间管理:要实行高垄栽培,合理施肥,定植缓苗后要及时封垄,促进新根发生。温室内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透光管理。结果期要定期摘除下部病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传病的机会。

    (4)结合整地施足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底肥,开花结果后尤其注意不能脱肥,可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

    (5)药剂防治

    在发病前开始用药预防,防效可以达到70%以上,因而最好在发病前用药。

    发病前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剂800~10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等预防,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严重病枝,并喷洒杀菌剂防治。

    7 番茄晚疫病

    症状:晚疫病危害叶、茎和青果。病叶的叶尖或叶缘呈水浸状暗绿斑,潮湿时叶背有白霉。病茎有黑褐色腐烂斑。病果有水浸状暗褐色凹陷斑,潮湿时有白霉。

    病原及发病条件:病原菌是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气温在25℃潜育期最短,仅3~4天,过高温度反而不利于病害的流行。番茄晚疫病菌主要在冬季栽培的番茄及马铃薯块茎中越冬,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番茄植株上,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病菌的营养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扩展蔓延,经3—4天潜育,病部长出菌丝和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引起该病流行。病菌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较严,75%以上方可发生;植株繁茂,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过大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土壤瘠薄植株衰弱,或偏施氮肥造成植株徒长,以及番茄处于生长的中后期,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如如百利、L-402、中蔬4号、中蔬5号、中杂4号、圆红、渝红2号、强丰、佳粉15号、佳粉17号等品种。

    (2)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定植之前清除残茬以及枯枝,深耕晒垡,降低病原菌的数量;合理密植,避免植株过大,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

    (3)药剂防治

    发病后及时防治,选择的药剂有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喷雾、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每隔7-10天用药一次,连用4-5次,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3升,隔10天左右1次,连续灌注3次。

    8 番茄病毒病

    症状:病毒病主要表现为三种症状,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斑驳,叶脉透明,叶略有皱缩,植株略矮;蕨叶型,植株不同程度矮化,由上部叶片开始全部或部分变成线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冠变为巨花;条斑型,可发生在叶、茎、果上,在叶片上为茶褐色的斑点或云纹,在茎蔓上为黑褐色条形斑块,斑块不深入茎、果内部。此外,有时还可见到巨芽、卷叶和黄顶型症状;巨芽型:顶部及叶腋长出的芽大量分枝或叶片呈线状、色淡,致芽变大旦畸形,病株多不能结果,或呈圆锥形坚硬小果;卷叶型:叶脉间黄化,叶片边缘向上方弯卷,小叶呈球形,扭曲成螺旋状畸形,整个植株萎缩,有时丛生,染病早的,多不能开花结果;黄顶型:病株顶叶叶色褪绿或黄化,叶片变小,叶面皱缩,中部稍突起,边缘多向下或向上卷起,病株矮化,不定枝丛生。

    病原及发病条件:引致番茄病毒病的毒原有20多种,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obacccco mosaic virus简称To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卷叶病毒(TLCV)、苜蓿花叶病毒(AMV)等。烟草花叶病毒在多种植物上越冬,种子也带毒,成为初侵染源,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染,只要寄主有伤口,即可侵入,附着在番茄种子上的果屑也能带毒,此外土壤中的病残体、田间越冬寄主残体、烤晒后的烟叶、烟丝均可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染,汁液也可传染,冬季病毒多在宿根杂草上越冬,春季蚜虫迁飞传毒,引致番茄发病。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一般高温干旱天气利于病害发生,此外,施用过量的氮肥,菜株组织生长柔嫩或土壤瘠薄、板结、粘重以及排水不良发病重。番茄病毒的毒源种类在一年里往往有周期性的变化,春夏两季烟草花叶病毒比例较大,而秋季黄瓜花叶病毒为主,因此生产上防治时应针对毒源,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不同番茄品种的抗病能力不同,在选择番茄品种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以及病毒病的发生情况进行选择。

    (2)加强田间管理在种植前清除地块残根落叶,进行深耕,使病株残体上的病毒钝化,同时施用生石灰对土壤进行消毒。

    (3)合理轮作倒茬避免间套作和连作,不与黄瓜和辣椒轮作,也不要与这类的菜田靠近,可与禾本科的作物进行2-3年的轮作。

    (4)加强幼苗管理晚打叉,早采收,番茄前期适当的晚打杈,可适当的促进番茄根系发育、幼苗早发,同时也减少和推迟了人的接触传染。果实成熟时要及时采收,这样可以调节植株体内的营养的分配,以减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5)实行无病毒种子生产。播种前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40—5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再催芽播种,或用0.1%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也可采用干热法对种子进行消毒,把种子充分晒干使含水量降到8%以下,然后放在恒温箱中,在72℃下处理72h可杀死种子携带的病毒。

    (6)早期防蚜虫和粉虱育苗地以及栽培地尽早喷药防治杂草以及周边蔬菜上带毒的蚜虫、粉虱,可以使用拜沃95%矿物油乳油400倍液,

    (7)发病初期喷洒 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此外喷施。奈乙酸20ppm、1%过磷酸钙、1%硝酸钾做根外追肥,均可提高耐病性。在番茄分苗、定植、绑蔓、打杈前喷1%肥皂水加0.2%-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预防接触传染。

拜沃番茄病虫害的防治

    9 番茄软腐病

    症状:为害茎秆,也为害果实。茎部多从整枝伤口处开始,继而向内部延伸,最后髓部腐烂,有恶臭,失水后,病茎中空。病茎维管束完整,不受侵染。果实被害果皮完整,内部果内溃烂,汁液外溢,有恶臭。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细菌,中文名: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Jones) Bergey et al.),本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5-30℃,最高40℃,最低2℃,致死温度50℃经10分钟,在pH5.3-9.2均可生长,其中pH7.2最适,不耐光或干燥,在日光下曝晒2小时,大部分死亡,在脱离寄主的土中只能存活15天左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借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由伤口侵入。茎部染病主要是整枝过晚枝条过粗,或湿度大伤口难于愈合,给细菌侵入造成可乘之机。病菌侵入后分泌果胶酶溶解中胶层,导致细胞分崩离析,致细胞内水分外溢,引起腐烂。阴雨天或露水未落干时整枝打杈,或虫伤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1)早整枝、打杈,避免阴雨天或露水未干之前整枝。

    (2)及时防治蛀果害虫,减少虫伤。

    (3)必要时喷洒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

    10 番茄溃疡病

    症状:溃疡病是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病害在幼苗期即可发生,引起部分叶片萎蔫和茎部溃疡,严重时幼苗枯死。成株期染病以番茄插架时最易看到早期症状。起初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叶片卷缩,似缺水状,植株一侧或部分小叶出现萎蔫,而其余部分生长正常。在病叶叶柄基部下方茎秆上出现褐色条纹,后期条纹开裂形成溃疡斑;纵剖病茎可见木质部有黄褐色或红褐色线条,致使木质部易与髓部脱离,后髓部呈黄褐色,粉状干腐,髓部中空,多雨季节有菌脓从茎伤口流出,污染茎部。花及果柄染病也形成溃疡斑,果实上病斑圆形,外圈白色,中心褐色,粗糙,似鸟眼状,称鸟眼斑,是此病特有的症状,是识别本病的依据。溃疡病在田间易与晚疫病、病毒病相混淆,应注意从茎秆、叶片、果实上的症状予以区别。

    病原及发病条件:病原菌密执安棒杆菌密执安亚种(Cmm),病原菌存在于土壤里的病残组织中,可存活2~3年。在田间或温室,病原菌通过水、培养料和修剪刀等传播,由植株的伤口、叶毛、根、气孔和其他自然孔口或幼嫩果实表面侵入植物组织。果实上的病斑是通过风雨或喷灌时从病汁液上滴下的带菌水传播的。花柄染病后病菌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侵染种脐或种皮,致种子内带菌,病健果混合采收时,病菌黏附在种子上致使种子带菌,种子内外层都可带菌,种子带菌率一般为1%~5%,严重可达53.4%,种子带菌率1%时能迅速引起病害流行。如果苗床土壤带菌,病株可达50%以上。远距离传播靠带菌种子、病株。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严防病区的种子、种苗或病果传播病害。

    (2)种子处理:用55℃热水浸种25分钟;或干种子用70℃恒温箱中处理72小时;5%盐酸+“云大-120”500倍液浸种5-10小时;或1.05%次氯酸钠+“云大-120”500倍液浸种20-40分钟。硫酸链霉素200ppm+“云大-120”500倍液浸种2小时;0.6%醋酸浸种24小时,或用5%盐酸+“云大-120”500倍液浸种5-10小时。

    (3)定植时用链霉素水浇灌定苗每支农用链霉素加水15千克。溃疡病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液喷雾或使用细菌诺600倍进行喷施,可有效防治。

    (4)选用抗病品种。

    (5)选用新苗床育苗,同时用40%甲醛30毫升/平方米处理土壤,盖膜4~5天后揭膜,晾15天后播种。

    (6)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

    (7)加强田间管理,避免雨水未干时整枝打杈,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病株并烧毁,及时除草,避免带露水操作。

    11 番茄疮痂病

    症状:主要危害茎、叶和果实。病叶早期在叶背出现水浸状小斑,逐渐扩展近圆形或连结成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粗糙不平,病斑周围有褪绿晕圈,后期干枯质脆。茎部先出现水浸状褪绿斑点,后上下扩展呈长椭圆形,中央稍凹陷的黑褐色病斑;病果表面出现水浸状褪绿斑点,逐渐扩展,初期有油浸亮光,后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木栓化、直径0.2-0.5厘米大小近圆形粗糙枯死斑,有的相互连结成不规则形大斑块,果柄与果实连接处受害时,易落果。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菌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 (Doidge)Dye,病菌随病残体在田间或附着种子上越冬,第二年借风雨、昆虫传播到叶、茎或果实上,从伤口或气孔侵入为害。侵染叶片潜育期3—6天。侵染果实5—6天。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是发病重要条件,钻蛀性害虫及暴风雨造成伤口,管理粗放,植株衰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采用无病种子,或对病种子进行消毒。种子经55℃温水浸10分钟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

    (2)重病田实行2—3年轮作。

    (3)加强管理,及时整枝汀权,适时防虫。

    (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12 番茄筋腐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果实膨大至成熟期。发病后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褐变型,主要症状是果实膨大期果面上出观局部褐变,果面凹凸不平,剖开病果可见果皮里的维管束呈茶褐色条状坏死、果心变硬或果肉变褐,维管束变褐部位不转红,失去商品价值。发病植株的茎、叶无明显症状;另外一种是白变型,主要发生在绿熟果转熟期,其症状是果实着色不均匀,病部有蜡样光泽,剖开病果可见果肉呈糠心状,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褐色,发病轻的变褐部位不变红,果肉硬化,品质差,淡而无味,重的则整个维管束组织变为黑褐色,果实形成空腔。该病一般在不易在植株茎叶上看出症状。

    病原及发病规律:该病属于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于光照不足、空气滞留、温度低湿度高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偏低,同时,夜温偏高等因素也易导致番茄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合成相对减,另外,由于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或生产上偏施氮肥导致钾肥不足,使得番茄植株缺钾或不能正常吸收钾,尤其是铵态氮过多时会引起番茄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与氮的比值下降,造成植株新陈代谢失常,导致维管束木质化而发生筋腐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科学化栽培管理科学确定不同番茄品种的播种期、定植期,避开低温寡照的生长季节。注意轮作换茬,缓和土壤养分的失衡。浇水宜少量多次,保持土壤湿度事宜,雨后防止田间积水,降低土壤地下水位,保持土壤良好通气性。低温寡照的季节,有条件的可以增加辅助光源。

    (3)实行配方施肥按番茄对氮、磷、钾、钙、镁的吸收比率,以及各种肥料在土壤中的吸收倍率进行配方施肥,保证各元素比例协调,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生物菌肥,防止偏施氮肥,尤其避免过多施用铵态氮肥。番茄坐果后适当叶面追施含有钾、钙、镁、硼、锌等元素的多元复合微肥,15天施用1次,共施2-3次。

    (4)发病后及时防治在发病初期,每667m2以0.2%的浓度叶面喷施含有钾、钙、镁、硼、锌等元素的多元复合微肥,7天喷一次,共喷3一4次。

    13 番茄脐腐病

    症状:又称蒂腐病,属生理病害。脐腐病在番茄如拇指大小到着色成熟前均可发病,病斑只发生在果实顶端的脐部,故称脐腐病。病斑初为水浸状暗绿色,不久变为暗褐或黑色的直径1―2厘米或更大的坏死斑,其下部果肉干腐收缩,脐部凹陷,有时龟裂,果实变扁,果肉变甜。严重时病斑扩大到半个果面,果实停止膨大提早变红,果皮柔韧、无光,失去食用价值。

    病原及发病条件:1水分供应失调的影响。干旱时果实脐部最易失去水分引起组织坏死。在大量供水时,由于蒂部细胞膨压过大而使细胞破裂、细胞内充水,最后变色坏死。即水分过多、过少或忽多忽少造成的。2、缺钙的影响。多年连种,过量使用氮、磷肥,都会抑制对钙的吸收。果实中钙含量低于0.2%时易导致脐腐病发生。3、土壤层浅、沙性大、盐碱土发病重。4、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不同。果皮较薄、果顶平及花痕较大的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适时灌水防止土壤时干时湿,特别不要使土壤过分干旱。第一水定植时和第二水花开始坐果时,水量均不能太大;第三花序开完以后,第一穗果如鸡蛋大小时,才浇大水。保持土壤湿润,夏季灌水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注意做到勤浇、浅浇。

    (2)选富含有机质土层厚,保水强的砂壤土种番茄。土壤缺钙时,亩用硝石灰或碳酸钙50千克均匀均撒于地面并翻入耕层中。3、避免施氮肥过多,特别是速效氮肥,不要一次施用过量,注意氮、磷、钾适当,要多施腐熟有机肥。4、发病时,用1%的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进行根外施肥,每7天1次,具有良好防效。此外也可用口服钙片喷施。

    14 番茄根腐病

    症状:番茄根腐病主要危害番茄根部,病初在主根和茎基部产生褐斑,后逐渐扩大凹陷,严重时病斑绕茎一周,导致地上植株逐渐枯死,并且病斑在那一边那边枯死严重,纵剥根部和茎部,导管变深褐色,后期腐烂,不长新根。

    病原及发病条件:引起番茄根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有瓜类腐皮镰孢菌、寄生疫霉和辣椒疫霉;另外还有终极腐霉菌等。

    镰孢霉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尤其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或长达10年,成为主要侵染源,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疫霉菌以厚垣孢子或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均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利其发病。除环境条件外,病害发生与栽培管理关系密切,连作地未进行土壤热力消毒,前茬拔秧后立即定植,局部低洼积水,使用未腐熟的肥料,地下害虫发生多或农事作业造成伤根等,病害往往严重。根腐病的病原物以寄生疫霉为主。(1)初侵染源是在病残体上的厚垣孢子和卵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2)逐步的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侵染。(3)定植时土壤温度过低,不利于根系生长,影响根系活力,为病菌初侵染创造了条件。(4)前期生长过快,骤遇连续低温,造成根系受冻,利于发病。(5)定植时,土壤湿度过大,排水不畅,连阴雨天气不及时放风等易导致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1)做好田间管理定植前前茬作物收获后要清楚残留的秸秆,深翻地,尽可能的争取较长时间的晒垡,施足腐熟的有机肥。

    (2)选择抗病品种

    (3)培育无病壮苗播种前种子用55℃水浸泡20-30min,也可用40%福尔马林150-200倍液浸泡1.5-2h,然后用清水洗净后播种。

    (4)轮作避免与瓜类、茄果类蔬菜连作,可与十字花科、豆科蔬菜轮作。

    (5)水管理适当浇水,防止大水漫灌,浇水的原则是晴天浇,阴天不浇,上午浇,下午不浇,小水勤浇,缩短浇水时间。

    (6)药剂防治

    A 生物防治

    在番茄育苗期使用拜沃哈茨木霉菌根部型,每平方米用药4-6g,喷淋用药,移栽时带土移栽

    B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72.2%普力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克露600倍液,34%绿乳铜500倍液,每隔5-7天喷一次,尤其要喷植株茎基部和地面,同时用药剂灌根效果更好。

    15 番茄茎基腐病

    症状:主要为害大苗或定植后番茄的茎基部或地下主侧根,病部初呈暗褐色,后绕茎或根茎扩展,致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果实膨大后因养分供不应求逐渐萎蔫枯死。后其病部表面常形成黑褐色大小不——的菌核,别于早疫病。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番茄茎基腐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病菌在土壤中越冬,腐生性强,可以在土中生存2-3年,大水漫灌且遇到地温过高最易发病。病菌发育适温24℃,最高40—42℃,最低13—15℃。

    防治方法:

    (1)育苗期防治法同番茄立枯病

    (2)定植时剔除病苗以减少田间发病率。

    (3)定植后发病,发病初期使用拜沃哈茨木霉菌根部型2000-3000倍液灌根,每株灌根300毫升药液,使药液接触到根部;使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可在茎基部施用药土,每平方米表土,施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9克,充分混匀后,把病部埋上,促其在病斑上方长出不定根;也可将食用碱面25g加15kg水配成碱水涂抹于病部。

    16 番茄枯萎病

    症状:又称萎蔫病、“发瘟”,是一种防治困难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常与青枯病并发。多在开花结果期发病,往往在盛果期枯死;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在中午前后萎蔫,早、晚尚可恢复,以后萎蔫症状逐渐加重,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不脱落,直至枯死。有时仅在植株一侧发病,另一侧的茎叶生长正常。茎基部接近地面处呈水浸状,高湿时产生粉红色、白色或蓝绿色霉状物。拔出病株,切开病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本病的病程进展较慢,一般15—30天才枯死,无乳白色粘液流出,别于青枯病。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Fusarium oxysporum f.sp. Lycopersici Snyder et Hansen称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可营腐生生活。一般从幼根或伤口侵入寄主,进入维管束,堵塞导管,并产出有毒物质镰刀菌素,扩散开来导致病株叶片黄枯而死。病菌通过水流或灌溉水传播蔓延,土温28℃,土壤潮湿,连作地,移栽或中耕时伤很多,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重。此外,酸性土壤及线虫取食造成伤口利于本病发生。21℃以下或33℃以上病情扩展缓慢。

    防治方法:

    (1)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选用苏抗5号、西安大红、蜀早3号、渝抗4号、强力米寿、佛洛雷德、强丰、皖红1号、满丝等耐病品种。

    (3)采用新土育苗或床土消毒。每平方米床面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加堰土4—5公斤拌匀,先将1/3药土撤在畦面上,然后播种,再把其余药土覆在种子上。

    (4)种子消毒,用0.1%硫酸铜浸种5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5)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此外可用12.5%多菌灵可溶剂200倍液灌根,每株灌兑好的药液100毫升,隔7—10天1次,连续灌3—4次。

    三、西红柿虫害及防治

    1 番茄根结线虫

    症状:主要发生在根部的须根或侧根上。病部产生肥肿畸形瘤状结,解剖根结有很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其内。一般在根结之上可生出细弱新根,再度染病,则形成根结状肿瘤。地上部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矮小,生育不良,结实少,干旱时中午萎蔫或提早枯死。

    发生规律:侵染番茄的根结线虫主要有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四种。其中华东地区的优势种群是南方根结线虫,山东的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南方地区的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常以2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遗留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3年。翌年条件适宜,越冬卵孵化为幼虫,继续发育并侵入寄主,刺激根部细胞增生,形成根结或瘤。线虫发育至4龄时交尾产卵,雄虫离开寄主进入土中,不久即死亡。卵在根结里孵化发育,2龄后离开卵壳,进入土中进行再侵染或越冬。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苗及灌溉水。土温25—30℃,土壤持水量40%左右,病原线虫发育快;10℃以下幼虫停止活动,55℃经10分钟死亡。地势高燥、土壤质地疏松、盐分低的条件适宜线虫活动,有利发病,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1 种植抗病品种

    2 物理防治,夏季每隔3-4周深翻一次土壤,使深层土壤暴露于地表,经过阳光暴晒可杀死线虫;夏季休闲时可用1-2层薄膜覆盖土壤,可使土壤温度达到50℃以上,保证30cm以内土壤无线虫污染。

    3 生物防治:在幼苗定植前15天,用1.1%苦参碱粉剂3~5公斤,与细土拌匀,均匀撒施地面,然后耕翻入土。在定植时用淡紫拟青霉制剂,每亩地用药2.5-3kg,沟施或者穴施;使用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每亩地用量4.5升到6升灌根。

    4 化学防治在幼苗定植前的15天,每亩用10%噻唑磷颗粒剂,与细土拌匀,均匀撒施地面,然后耕翻入土;幼苗期出现局部植株受害时,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发病植株,灌后20~30天,可视情况再次浇灌药剂一次。据试验,上述药剂的防效达90%左右,且比较安全。

    2 番茄白粉虱

    危害特点:白粉虱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死亡。此外,尚能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导致煤污病的发生,造成减产并降低蔬菜商品价值。白粉虱亦可传播病毒病。

    害虫习性及发生规律: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冬天室外不能越冬,华中以南以卵在露地越冬。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平均每个产142.5粒。也可孤雌生殖,其后代雄性。成虫有趋嫩性,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做短距离行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开始营固着生活,失去了爬行的能力。白粉虱繁殖适温为18―21℃。春季随秧苗移植或温室通风移入露地。

    防治方法:1 物理防治 利用白粉虱成虫的趋黄性及忌避白、银灰色的特性,采用悬挂黄板粘杀(黄板设置于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平,)、捕银灰膜趋避成虫,减少虫口基数。在温室通风口、操作进出口设置捕虫网,隔离传播。利用夏季高温闷棚闷杀。

    2 田间管理 合理安排岔口,在同一地块或周围不要连续种植白粉虱嗜好的寄生植物,适当种植芹菜、葱、蒜等作物。清理田间杂草,去除病、虫、老叶,减少传染源。

    3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人工释放草蛉虫、丽蚜小蜂,当温室番茄上白粉虱成虫在0. 5头/株以下时,按15头/株的量释放丽蚜小蜂成蜂,每隔两周1次,共3次;植物源农药,狼牙跟及茎叶的的汁液稀释1000倍喷雾;

    4 化学防治

    在温室白粉虱发生较重的地方,使用95%拜沃矿物油+噻虫嗪、吡蚜酮、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等进行喷雾防治。

    3 番茄蚜虫

    危害特点:为害茄果类蔬菜的蚜虫主要是瓜蚜。成虫和若虫在瓜叶背面和嫩梢、嫩茎上吸食汁液。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生长停滞,甚至全株萎蔫死亡;老叶受害时不卷缩,但提前干枯。

    害虫习性及发生规律: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0多代,于4月底产生有翅蚜迁飞到露地蔬菜上繁殖为害,直至秋末冬初又产生有翅蚜迁入保护地。北京地区以6~7月虫口密度最大,为害严重;7月中旬以后因高温高湿和降雨冲刷,不利于蚜虫生长发育,为害减轻。

    防治方法:

    (1)喷施农药此法最常用,必要时喷洒50%灭蚜松乳油2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 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 5%功夫乳油(除虫菊酯)3000~4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又名辟蚜雾、比加普、灭定威、Rapiol)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0%丁硫克百威1000倍液,或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4000倍液,或毙螨灵1500~2000倍液,或2.4%威力特微乳剂1500~2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或5%顺式氯氰菊酯(又名快杀敌、高效安绿宝、高奋斗呐、百事达、高顺氯氰菊酯、甲体氯氰菊酯、亚灭宁)乳油1500倍液,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500~3500倍液,或20%多灭威2000~2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3000~3500倍液,效果较好。

    (2)燃放烟剂适合在保护地内防蚜,每亩用10%杀瓜蚜烟雾剂0. 5千克,或用22%敌敌畏烟雾剂0.3千克,或用10%氰戊菊酯烟雾剂0.5千克。把烟雾剂均分成4~5堆,摆放在田埂上,傍晚覆盖草苫后用暗火点燃,人退出温室,关好门,次日早晨通风后再进入温室。

    (3)喷粉尘剂适合在保护地内防蚜,傍晚密闭棚室,每亩用灭蚜粉尘剂1千克,用手摇喷粉器喷施。在大棚内,施药者站在中间走道的一端,退行喷粉;在温室内,施药者站在靠近后墙处,面朝南,侧行喷粉。每分钟转动喷粉器手柄30圈,把喷粉管对准蔬菜作物上空,左右均速摆动喷粉,不可对准蔬菜喷,也不需进入行间喷。人退出门外,药应喷完,若有剩余,可在棚室外不同位置,把喷管伸入棚室内,喷入剩余药粉。

    (4)避蚜 利用银灰色对蚜虫的驱避作用,防止蚜虫迁飞到菜地内。地面覆盖。银灰色对蚜虫有较强的驱避性,可用银灰地膜覆盖蔬菜。先按栽培要求整地,用银灰色薄膜(银膜)代替普通地膜覆盖,然后再定植或播种。挂条。防治秋白菜蚜虫,可在白菜播后立即搭0.5米高的拱棚,每隔0.3米纵横各拉一条银灰色塑料薄膜,覆盖18天左右,当幼苗6~7片真叶时撤棚。避蚜效果达80%以上,可减少用药l~2次。也可在蔬菜定植搭架后,在莱田上方拉2条10厘米宽的银膜(与菜畦平行),并随蔬菜的生长,逐渐向上移动银膜条。也可在棚室周围的棚架上与地面平行拉l~2条银膜。也可用用银灰色薄膜覆盖小拱棚或用银灰色遮阳网覆盖菜田,也可起到避蚜作用。

    (5) 黄板诱蚜 有翅成蚜对黄色、橙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取一块长方形的硬纸板或纤维板,板的大小一般为30厘米×50厘米,先涂一层黄色广告色(又名水粉,美术商店有售),晾干后,再涂一层粘性黄色机油(机油内加入少许黄油)或10号机油;也可直接购买黄色吹塑纸(美术商店有售),裁成适宜大小,而后涂抹机油。把此板插入田间,或悬挂在蔬菜行间,高于蔬菜0.5米左右,利用机油粘杀蚜虫,经常检查并涂抹机油。黄板诱满蚜后要及时更换,此法还可测报蚜虫发生趋势。目前,市场上已经有黄板出售。

    (6)利用天敌 蚜虫的天敌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草铃、食蚜蝇、食虫蝽、蚜茧蜂及蚜霉菌等,应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并应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保护这些天敌,以天敌来控制蚜虫数量,使蚜虫的种群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数量之内。也可人工饲养或捕捉天敌,在菜田内释放,控制蚜虫。

    (7)消灭虫源木槿、石榴及菜田附近的枯草、蔬菜收获后的残株病叶等,都是蚜虫的主要越冬寄主。因此,在冬前、冬季及春季要彻底清洁田间,清除菜田附近杂草,或在早春对木槿、石榴等寄主喷药。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体经营的菜田,都有约定时间,同时用药,避免有翅蚜在各地块间迁飞,降低用药效果。

    (8)科学栽培合理安排蔬菜茬口可减少蚜虫危害。例如,韭菜挥发的气味对蚜虫有驱避作用,可与番茄、茄子等蔬菜搭配种植,能降低蚜虫的密度,减轻蚜虫为害。也可在菜田周围种育苗、架菜豆、高粱等高大作物,截留蚜虫,减少迁飞到菜田内的蚜虫数量。

    (10)洗衣粉灭蚜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十二烷基苯黄酸钠,对蚜虫等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因此,可用洗衣粉400~500倍液灭蚜,每亩用液60~80千克,喷2~3次,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11)植物灭蚜烟草磨成细粉,加少量石灰粉,撒施;辣椒或野蒿加水浸泡1昼夜,过滤后喷洒;蓖麻叶粉碎后撤施,或与水按1:2混合,煮10分钟后过滤喷洒;桃叶在水中浸泡1昼夜,加少量石灰,过滤后喷洒。

    4番茄沟金针虫

    危害特点:沟金针虫属于多食性地下害虫。在旱作区有机质缺乏、土质疏松的粉砂壤土和粉沟金针虫成虫砂黏壤土地带发生较重。以幼虫钻入植株根部及茎的近地面部分为害,蛀食地下嫩茎及髓部,使植物幼苗地上部分叶片变黄、枯萎,为害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做好翻耕暴晒,减少越冬虫源。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减少食物来源。

    (2)生物防治:在田间堆积10-15cm的新鲜但略萎蔫的杂草,堆草引诱成虫,诱捕后喷施50%乐果1000倍等药剂进行毒杀。

    (3)药剂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2 000倍液等药剂灌根防治。

    (4)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利用沟金针虫的趋光性,在开始盛发和盛发期间在田间地头设置黑灯光,诱杀成虫,减少田间卵量。


好农资网微信扫一扫,天下农资尽在"掌"握


  关键词:美国拜沃股份   

分享到:

关于好农资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我们的宣传

招商合作:好农资招商网  客户服务: 好农资招商网   好农资招商网   好农资招商网  
招商热线:55970067  电话:0371-55818951  农资营销群:56525670
Copyright©2010-2016 haonong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豫ICP备11010769号
本站所有页面设计、数据、版权均归好农资招商网所有,任何抄袭、仿造、镜像均属侵权行为,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好农资招商网由郑州中原区须水法律服务所做为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