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统化肥产品在长期使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国家化肥零增长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化肥产业迎来新的变革。对于生物菌肥来说,未来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邢思超毅然决然辞去陕西省委机关工作,下海创办企业,成立西安德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邢思超带领公司先后成为西北地区首家引进叶面肥螯合技术的企业,首家实现多菌种复合培养而载入全国微生物肥料发展里程碑的企业,首家建立全国最大单体生物发酵塔及西北地区首家采用人工接菌、塔式发酵、生物干制活性生物有机肥的企业,首家在全国实现生物菌剂和发酵后的有机肥结合,开发出“12菌”生物有机肥的企业,首家开发出方便与肥料配合施用的“肥料家家配”的企业......无数个敢为人先的尝试与创新,使德龙公司成为全国微生物肥料的领军企业,为我国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得到了农业部专家的一致赞赏。
技术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内核
多年以来,邢思超始终坚信企业发展的内核在于技术创新,因此,20多年来西安德龙一直在微生物菌肥的生产上不断优化生产技术。起初,公司产品叫“生物固氮肥”,虽然产品能够帮助农户减少氮素化肥的使用,但是随着土壤板结严重、抗病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出现,西安德龙开始有针对性的选育菌种,研究出“12菌”系列产品,把单菌种生物菌肥拓展成12个有益菌复合培养的多功能生物菌肥,不仅如此,在有机质发酵方式上,西安德龙自己摸索出一套发酵塔除臭技术,该项技术的成功,明显改善了工厂生产环境和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令不少前来参观的企业赞叹不已。十几年前,日本微生物肥料专家深田久成在陕西省农业厅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德龙进行技术交流,他认为西安德龙的有机质塔式发酵除臭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同时创业的不少生物菌肥企业早已销声匿迹,而邢思超经营的西安德龙生物科技公司则依靠技术创新,始终保持基业长青。即便是市场普遍疲软、菌肥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依然保持强劲的销售增长势头,这都得益于技术创新的驱动。
化肥零增长 微生物菌肥迎来春天
多年来,由于化学化肥的大量使用,农业生产已经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土壤板结、土地生产能力下降,肥料利用率下降,土壤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也正是在这种情景之下,农业部制定《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关于化肥零增长,邢思超认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还是增大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力度和使用量。微生物肥的功能特点吻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微生物肥料一是拥有提供或活化养分的功能;二是能产生促进作物生长活性物质的能力;三是拥有促进有机物料腐熟功能;四是能改善农产品品种功能;五是可增强作物抗逆性;六是改良和修复土壤功能。因此,想要达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增加微生物菌肥的使用是可以达成的。
说到如何通过增加生物菌肥使用量,实现化肥减量,作物增收的时候,邢思超举了一个例子。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关山镇是远近闻名的大棚甜瓜种植区,每年种植面积都在万亩以上。和其他经济作物一样,在所有土地都种过甜瓜后,重茬障碍就成了农民的头疼事。来自该镇驸马村的付建民是当地公认的甜瓜种植能手,年年种两三个棚,一个棚的面积有三四亩不等。当地的重茬瓜在瓜蔓长到一尺多长的时候就开始发病,靠近地面的主蔓溃烂,严重的会导致植株死亡,轻的也会影响产量,成熟后瓜个大小不及正常甜瓜的三分之一。而在过去的五年,他一直坚持以不同用量、不同方法使用德龙12菌,从此以后,他的重茬瓜几乎没有这种病害。坚持五年他体验出德龙12菌在大棚甜瓜上的各种功效。像付建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部分村民把德龙12菌和有机肥混合撒施,发现有机肥得到了进一步腐熟,消除了有机肥中的有害物质,让有机质更有效果,提高产品品质和品相。
生物菌肥引领行业发展
据统计,目前国内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已超过1000家,年产量1000万吨,产值200亿元。截至2015年10月,在农业部登记的微生物产品达2675个,累计应用面积超过2亿亩。我国生产的微生物肥料更是打进国际市场,30个产品年出口量近20万吨。在庞大的市场体系之下,邢思超介绍说,微生物肥的市场形态仍然呈现种类繁杂、企业体量小而分散的格局。这些并不利于行业的有序发展,如何集中生产规模,将好的生产技术更好地推广,提高产能和产品品质是当下微生物肥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西安德龙二十余年引领国内高端菌肥的秘诀在于,一是对生物菌肥的潜心研究,走在行业前列,引领行业走向规范化规模化;二是优化生产技术,抓住高端小众市场需求。
说到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肥料,邢思超指出,目前很多人会混淆这两个概念,市场上也存在以“有机肥料”假冒“生物有机肥”的情况。事实上,有机肥料和微生物有机肥在管理权限、执行标准、技术指标和产品功能上存在很大的不同。此外因为检测手段滞后,目前市场上的生物菌肥有效菌含量动辄标称几亿、十几亿甚至几十亿,让农民或者经销商误以为标明的菌数越多产品质量就越高,事实上,菌数多少不是衡量菌肥质量优劣的唯一指标。判断好的微生物肥,首先选择菌种很重要,其次是菌种的活性和适应性。菌种和人一样,也存在适应性问题。邢思超举例道,有些人去异地后就表现得萎靡不振甚至生病,但身体强壮的人适应能力就强,不管南方北方、也不管春夏秋冬,状态都非常好。经过芽胞化技术处理后,菌种的细胞壁变厚,适应能力也会大大增强,在任何土壤、气候条件下都能适应。德龙集团经过20年的积极探索,菌种芽胞化率能达到95%以上,不管是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也不论春夏秋冬,都表现出很好的使用效果。
另外,农民在购买有机肥料或生物有机肥时,也不能光看有机质含量,更要看原料和腐熟工艺。德龙“12菌生物有机肥”中有机质不仅原料正确,更重要的是采用了塔式生物发酵工艺。就是把有机质和9种腐熟菌混匀后在高温发酵塔中发酵,不仅能使有机物料充分腐熟,而且发酵过程中60—70度的相对恒温,消除了有机物料中的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