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 | 苹果 | 葡萄 | 番茄 | 黄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高效防治枣树黑蚱蝉 |
![]() |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8-48毫米,翅展125毫米。体黑褐色至黑色,有光泽,披金色细毛。 头部中央和平面的上方有红黄色斑纹。复眼突出,淡黄色,单眼3个,呈三角形排列。触角刚毛状。中胸背面宽大,中央高突,有“X”形突起。翅透明,基部翅脉金黄色。前足腿节有齿刺。雄虫腹部第1-2节有鸣器,雌虫腹部有发达的产卵器。 卵:长椭圆形,稍弯曲,长2.4-2.5毫米,淡黄白色,有光泽。 若虫:末龄若虫体长约35毫米,黄褐色或综褐色。前足发达,有齿刺,为开掘式。 黑蚱蝉数年、乃至十几年才完成一个世代,以卵或在土壤中的若虫越冬。春天,在寄主植物组织内的越冬卵孵化,一龄若虫落入土中。 【为害特点 】:成虫除刺吸果树枝干上的汁液外,雌成虫产卵时,将产卵器插入枝条和果穗枝梗组织内产卵,造成许多机械损伤,严重影响了水分和养分的输送,致使受害枝条枯萎,被害的果穗枯死,造成损失。 若虫多龄,长期在果园土中生活,沿树根附近建造土室,吸食树根汁液。末龄若虫在初夏雨后的夜晚出土,爬上树上,高度多在1-1.5米,攀附在树干、枝叶上静伏,天亮前均羽化为成虫。羽化时脱出的最后一次皮称“蝉蜕”(可作中药用),仍留在原若虫攀附处。 【发病规律 】: 成虫喜欢在树干上群集鸣叫,在广东、广西每年5-6月为成虫盛发期,此时果园常蝉声四溢。6-7月为产卵盛期,在柑桔树上最喜欢产卵在去年的秋梢挂果枝上,约占七成,其余产在当年的春梢;在荔枝、龙眼树上多产卵在直径为4-5毫米的末级梢和果穗枝梗上,因此往往造成可观的经济损失。雌虫产卵时将产卵器插入枝条组织内,形成卵窝,产卵窝内,每窝有卵5-9粒,一个产卵枝上通常有多个卵窝,由于水分蒸腾,致使卵枝迅速凋萎,极易发现。卵期长达200余天。雌虫寿命60-70天。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秋、冬季结合果园翻土,杀死部分若虫。收果后,结合果树修剪,剪除枯死的枝条和枯死的果穗,减少虫源。在若虫出土羽化前,可用尼龙薄膜围包树杆,减少若虫上树羽化,并掌握若虫出土羽化期,在傍晚和清晨进行捕杀。在成虫羽化盛期,利用成虫在夜间群集栖息树下的习性,可举火把照明并摇动树体,成虫即趋光扑火,以捕杀之。白天成是喜群集在树上鸣叫,可用长杆的网兜捕杀成虫。 (2)药剂防治:对虫口密度较大的果园,在成虫盛发期,早上喷洒20%灭扫利乳油1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2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800倍 液,可获良好防治效果。 (3)生物防治:果园中此虫天敌有多种,应注意保护。 (4)注意总是果园周围不种或少种苦楝树。附近的柑桔园如有此虫为害也要加强防治和管理,以减少虫源。 (5)在羽化盛期,晚上在果园点燃篝火诱杀成虫。 (6)秋冬季结合果园翻土断根,杀死部分若虫。 |
![]() |
相关作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