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2015年开启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5-2-16 |
去年年底,农业部提出的2020年我国要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目标,对于农资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新挑战,一时间,零增长成为业内高度关注的话题。近日,农业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为农资行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2月1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为农资行业转型发展更加坚定了信心。
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们保障了农业的稳步发展,创造了我国用全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全世界22%人口奇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80年国内人口为8.97亿,2013年这一数据为13.60亿,增长了51.6%。而根据表1所示,1980~2013年间,国内耕地面积增长了近12.5%。在耕地面积增量远逊于人口增量的情况下,保障粮食人均供应量,依赖的是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1982~2013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了93.9%。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固然有耕作手段进步因素,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依靠化肥和农药用量的增长。农药用量在1991~2011年间增长率超过133%。1980~2013年间我国化肥用量增长了200%。另一方面,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也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225千克/公顷,但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达到434.3千克/公顷,是安全上限的1.93倍;我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 多年来,国家将“三农”问题放在首位,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也是连续12年提出绿色生态农业的目标。由此可见,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势在必行。
企业重视新产品研发。在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后,国内化肥行业进入了低增长、快调整的阶段,几乎所有的大中型生产企业都在规避产品同质化带来的经营困扰。在经营压力和社会责任感双重压力驱使下,化肥生产企业愈加重视科研力量,向着高效、增值、多功能、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 企业对科研成果的转化也得到了良好的经济回报,2013年,25家上市肥企中有18家盈利,5家复合肥上市公司共盈利1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8%,也是化肥行业中唯一出现正增长的板块。拉动其业绩增长的主要诱因则是新型化肥产品的突出表现。 农户要求减量增效、省时省力。近年来,我国农业最大的变化一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上扬;二是土地流转加速,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种植结构和方式发生改变。前者要求省时省力省工,后者对化肥品质和价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6年起,自基本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后,我国的食物消费结构逐步发生重要变化,从低层次消费逐渐转向高层次消费,口粮消费者在达到峰值后会逐渐降低,瓜果和蔬菜的需求量会继续增加,加之种植经济作物利润更大,所以很多种田大户会向种植经济作物类倾斜。有针对性地根据作物种类和地域特点研制的新型化肥和农药,因为科技含量高、更适合作物,同时用量少、残留少,所以会更受种植大户的青睐。 用肥习惯和品种比重发生变化。在国家、企业和消费群体三方面作用下,近年来我国测土配方、机械化、滴灌肥等快速发展,用肥习惯也发生变化,例如变撒施浅施为深施,有机无机肥料相融合。
最近,农业部连续下发三个文件为零增长指明方面:1月16日,农业部制定并下发的《2015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实行化肥、农药减量控害节本增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化肥、农药减量目标的实现。1月28日,农业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在化肥方面,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施肥、有机肥施用等。在农药方面,要逐步淘汰剧毒高毒农药,全面降低使用风险,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
相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在行业自我调整下,在消费群体的需求推动下,化肥、农药零增长之路终将是通途,零增长的目标终将实现。 |
![]() |
![]() |
相关阅读 |
原药长期维持高价,看看各地渠道商怎样破解这一难题? |
农药市场监管困难多 “二维码”破解困局 |
中国转基因作物面积居全球第六 |
![]()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