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镇农民张继斌做梦都没想到,葡萄避雨提质增效关键栽培技术的应用,不仅使自己种植的葡萄大大减少农药施放量,而且每亩比露天传统栽培管理方法增收3000元。这是弥勒县着力构筑生态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弥勒县打造节水防污农业产业体系,农药施放量减少40%,“无公害”果蔬在市场上的每公斤竞争单价高出传统方法种植的农产品40%。
弥勒县争取省、州级专项经费140万元,采取每亩补助农户1000元的奖励措施,在农业大学专家指导下,实施《葡萄避雨提质增效关键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先后在东风农场、绿丰葡萄示范园、绿海公司等示范推广600亩,获得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新技术的实施,不仅让农药使用量从10次减少到1至2次,降低了葡萄的农药残留量,提高了食品安全性;而且对霜霉病的控制效果达到94.63%,果穗炭疽病防治效果达95%以上。葡萄每亩增加产值3500元至5000元,示范区农民每亩普遍增收2500元至3000元。
制定出台项目扶持奖励资金政策,支持节水防污的龙头产业。县委、县政府拨出1057.0864万元扶持奖励特色蔬菜、花卉产业及农业产业化项目。其中:大棚设施补助资金821.69万元;新建保鲜冷库补助资金18.5264万元;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奖励资金40万元;产地、产品认证奖励资金2万元。全县设施大棚面积从2007年的286.22亩发展到18456.4亩;“无公害”水果蔬菜发展到28.25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4.7%,农药施放量减少40%,产品在市场上的每公斤竞争单价高出传统种植的农产品40%;滴灌、喷灌面积达1万多亩,与传统漫灌相比节水率达70%。弥勒县云浙蔬菜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应用节水灌溉的新技术投资4500万元发展“无公害”芦笋3000亩,一次性获得335.1万元的项目扶持奖励资金。
“弥勒自然环境优越,政策扶持到位。”这是来自浙江台州市的邵华荣在弥勒投资的理由。他去年在弥勒考察后,投资3500万元在弥阳、虹溪两个镇租地1000亩建起“无公害”大棚设施葡萄产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