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院几句话解决长达6年的农资赊销!他们都说了什么? |
来源:化肥农药助手 2025-5-27 10:51:00 |
“张老板,今年化肥先赊给我,秋收一定结账!” 谁能想到,这句曾经饱含信任的承诺,竟成了农资店老板老张心中长达五年的隐痛。闫某夫妇拖欠的2.45万元货款,像一块沉重的石头,横亘在老张新一年的春耕备货之路上。在农村农资经营中,农资赊销早已是约定俗成的交易方式。农户们先赊购种子、化肥,待秋收后再行付款,这种灵活的交易模式虽然暂时缓解了农民的资金压力,却也给农资经营者带来不小的风险。 吉林省镇赉县四方坨子的老张,就遇到这样一件烦心事。2018年,闫某夫妇多次在老张经营的农资店赊购化肥。出于乡里乡亲的信任,老张爽快地答应了赊账,约定秋收后给付账款。然而,秋收过后,欠款却迟迟没有给付。老张多次找到闫某夫妇索要,直到2023年5月,双方仔细对账后,闫某夫妇才出具了2.45万元的欠条。 此后,老张数次登门催款,得到的却总是“收成不好”“手头太紧”的推脱之词。无奈之下,老张来到了镇赉县四方坨子人民法庭,寻求法官的帮助。 简要了解案情和当事人诉求后,当地人民法庭迅速启动案件办理程序,及时联系闫某夫妇,得知二人现居黑龙江省某县,闫某因患脑梗行动不便,经济状况也较为拮据。 为打破调解僵局,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承办法官在充分征得双方同意后,决定改变调解策略。他与原告张某约定好时间,决定主动走进闫某夫妇家中,以一场“家门口的调解”,探寻化解矛盾的突破口,试图从源头化解这起棘手的债务纠纷。 “闫大哥,我站在院门口就看见院里晒的苞米棒子了,也知道你们种地不容易。”刚进院子,法官就蹲下身帮闫某捡起散落在地的农具,聊起了家常。 进到屋子,法官翻开卷宗,将历年来的赊账记录逐页铺展在桌上,再次说道:“一旦进入法律程序,拖欠货款不仅可能会影响个人征信,严重的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但咱们更希望能把道理说通,把心结解开。”说着,他轻轻拍了拍闫某的肩膀,“你们讲讲难处,咱们一起想办法。” “法官,我们真不是故意赖账...家里条件你也看到了,我们真不是有钱不还啊。”闫某红着眼眶,也道出了心中的无奈。 承办法官思忖片刻后,提出折中方案:“这样行不行?眼下正值春耕,给你们留半年多缓冲期。待秋收粮款到手,赶在2026年前结清欠款。如此一来,既不耽误张老板筹备来年农资,也能让闫大哥一家从容筹措资金,缓解燃眉之急。” 话音落下,承办法官转向满脸焦虑的老张,语气温和道:“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多些体谅包容,咱们总能把这事儿妥善解决。”这番话如春风化雨,让紧绷的空气渐渐舒缓。 |
![]() |
![]() |
相关阅读 |
行业新形势变化莫测,遵守规则为农资经营者最基本底线! |
年度重磅论坛揭幕!院士携手行业精英共推农资绿色时代! |
农资龙头企业主动向社会化服务转型,催热订单农业 |
![]()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