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特点 由两种同分异构体混合而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飞虱、叶蝉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有胃毒作用。击倒速度快,一般施药后l小时左右,大部分害虫即跌落水中,但残效期只有2~3天。其药效不受温度的影响,在低温下仍有很好的防效。抑制昆虫体内的胆碱酯酶。杀虫范围较广,对鳞翅目、同翅目和双翅目等害虫有效。
使用方法 对稻飞虱、叶蝉有特效,药效迅速,持效期短;对蓟马、稻苞虫、棉蚜、棉铃虫、棉小:造桥虫、豆蚜、大豆食心虫、麦蛾、黏虫、玉米螟、地下害虫以及茶树、果树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水稻飞虱,在水稻分蘖期到圆秆拔节期,平均每丛稻有虫(大发生前一代)1头以上;在孕穗期、抽穗期,每丛有虫5头以上;在灌浆乳熟期,每丛有虫10头以上;在蜡熟期,每丛有虫15头以上,用50%乳油50~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或泼浇;防治水稻叶蝉,用50%乳油50~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或泼浇,秧田防治,早稻秧田在害虫迁飞高峰期防治,晚稻秧田在秧苗返青期,每隔5~7天用药1次;本田防治,早稻在第1次若虫高峰期施药,晚稻在插秧后3天内,对离田边3m范围内的稻苗喷药。
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稻蓟马,一般在若虫盛9呼期,用50%乳油50~60ml/亩对水40~50kg喷雾;或用3%粉剂1.5~2kg/亩加入15kg过筛细土,拌匀撒施;防治棉花棉蚜,大面积有蚜株率达到30%,平均单株蚜数近10头,以及卷叶株率达到5%时,用50%乳油38~50ml/亩对水60kg喷雾;防治棉铃虫,2、3代棉铃虫发生时,或百株幼虫达到5头时用50%乳油100~200ml/亩对水60kg喷雾;防治棉花红蜘蛛,红蜘蛛发生盛期,用50%乳油100~200ml/亩对水60kg喷雾;防治大豆食心虫,在成虫盛发期到幼虫入荚前,用3%粉剂1.5~2kg/亩喷粉;防治高粱上小穗螟、粟灰螟,在幼虫发生期,用3%粉剂2kg/亩喷粉;防治甘蔗蓟马,蓟马发生期,用50%乳油60ml/亩对水60kg喷雾;防治茶长白蚧,于第1、2代卵孵化盛期到1~2龄若虫期前,用50%乳油250~300ml/亩对水70kg喷雾;防治黑刺粉虱、小绿叶蝉等茶树和果树害虫,用25%乳油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花卉剌蛾、蚜虫、蚧壳虫等,幼虫发生期,用25%乳油500~75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