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虫线清药剂及防治椰心叶甲、锈色棕榈象(红棕象甲)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217144 国家科研成果粤科成登字20030470号
16%虫线清药剂是广东省珠海市绿宇生化技术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中国发明专利、国内、外新型的,植物源低毒、广谱,高效,对人、畜、天敌与生态环境安全的杀虫杀螨杀线虫药剂,并具有强烈的触杀,胃毒与内吸(上导率99.85%和下导率95.87%以上)输导和拒食,忌避作用。虫线清施用于植物体后,可通过叶面或茎等器官渗入或根部吸收,后由细胞壁和质膜渗到细胞质中,再由维管组织或其他组织运转到其他部分毒杀植物体内、外部所有害虫的卵、幼虫、蛹及成虫,施用于植物根、茎吸收则具抗虫性。16%虫线清药剂速效性好,持效期长42-60天,与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等类型农药无交互抗性发生,并对已产生抗性的有害生物(含水生有害生物)种群表现出卓越的防治效果,非常适用于有害生物抗药性的综合治理。
业经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及国内10多个省市林业厅森防站等10多年多省市林间防治表证:
中国发明专利16%虫线清药剂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施药防治48小时死亡率达98.65%,对松木中松材线虫病病媒松褐天牛(Monachamus alternatus Hope)1-5龄幼虫及蛹15天防效高达100%;24小时低浓度对其成虫防效达99.8%;施药后可降低松材线虫病感病指数70%,林间病死树数量减少89%;
对椰心叶甲15天防效达98.6%; 对锈色棕榈象(红棕象甲)25天防效达98.1%以上;
对杨树光肩星天牛1-4龄幼虫、蛹、卵及成虫15天防效达100%; 对园林花卉蔗扁蛾3天防效达96.8%;
对湿地松红脂大小蠹10天防效达81.96%; 对湿地松萧氏松茎象14天防效100%;
保护松树、杨树、棕榈科植物及经济林果等林业资源及森林植被生态环境效果十分显著。
椰心叶甲生物学特性为:(1)繁殖快,每年发生4—5代,从卵至成虫约为50天,成虫可成活220天以上,其每天都有产卵,每次产卵多为1—2粒,最多6粒,孵化率92.5%。(2)暂没有天敌制约。椰心叶甲为外来新入侵物种,在我国没有本地天敌的自然控制,故疫情很快爆发成灾。(3)世代重叠,深藏心叶若药剂接触不到其虫卵较难杀死。(4)扩散快,其可靠飞行或借助气流(尤其台风刮风初期或台风的摇动)自然扩散1—2公里。故很难杜绝。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疫情以自然扩散为主。(5)未经严格检疫调运种植染虫棕榈科植物现象。(6)交通工具携带椰心叶甲传播。很多街道、路边染虫椰树上的椰心叶甲在飞行时,往往散落在来往的车辆上,造成疫情传播。(7)气候因素。近年来气候异常干旱和炎热,导致害虫繁殖速度加快。海南日报2005年1月报道,海南省于2002年6月在海口市发现后至2005年,仅3年椰心叶甲蔓延60倍,目前疫情已扩散到17个市县,染虫区面积595.6万亩,染虫株数188.6万株。
防治椰心叶甲技术
(1)在每年3—11月份槟榔等椰子树等棕榈科植物新抽出剑叶的羽片或裂片刚展开成细小缝隙时期,单独施用16%虫线清药剂300—400倍液(50—40毫升药剂混配本研究所研制的展着助剂30—40毫升/兑水15公升),环绕植株树干圆周树冠,对已开放和未开放(侧重于槟榔等椰子树、加拿利海枣等)的心叶以及心叶周围嫩矛叶,佛焰苞花序及小花轴喷洒湿透,重点喷及未开放的心叶基部滴水为度(如遇未开放心叶的槟榔等椰子树则在第一次施药后5—7天后重喷一次),连续3—4次,间隔期30—45天后施药一次。若椰心叶甲等发生严重或有台风时则适时增加施药次数,可达到满意的除灭椰心叶甲效果。如发生槟榔等椰子树致死性黄化病时则采用三亚三林科热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开发的中国发明专利,低毒、广谱、高效的36%降黄龙药剂加以治疗和预防。
(2)常年不定期地采用16%虫线清药剂300—400倍液(50—40毫升药剂)及展着助剂30—40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检疫处理调运进、出产地所有棕榈科植物苗木,盆景,可彻底地全面地控制,扑灭椰心叶甲侵入、扩散。
锈色棕榈象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又称红棕象甲、亚洲棕榈象),在东南亚地区严重危害椰子和油棕。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香港、台湾等地。主要危害油棕、椰子、枣椰。1998年在海南省文昌县发现该虫严重危害椰子,在海口、琼山、琼海、万宁、三亚、儋州有大量椰子树遭受危害,发生面积近1万hm2,已经死亡的椰子树近2万株。在福建漳州、厦门发现危害加拿列海枣,在深圳和香港还发现危害酒瓶椰子。在湛江发现危害大王椰子树,以幼虫钻蛀树干内部,取食柔软组织,受害严重的植株可导致死亡。锈色棕榈象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t棕榈象属。其分布:主要在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如:澳大利亚、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
锈色棕榈象生活史及主要习性 在海南、福建或广东每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一年中成虫出现较集中时期为5月和11月,雌成虫产卵于寄主叶腋间或树干的伤口、树皮的裂缝处,产卵。幼虫孵出后随即钻入树干内,钻食柔软组织,树干纤维被咬断且残留在虫道内,严重时可使树干成为空壳。当幼虫钻食生长点时,初期使心叶残缺不全,最终使生长点腐烂,造成植株死亡。
防治锈色棕榈象(红棕象甲)技术
(1)凡调运引种棕榈科植物如槟榔等椰子树(含加拿列海枣、华盛顿椰子等)苗木采用16%虫线清药剂200—400倍液(80毫升—40毫升药剂/兑水15公斤),喷洒湿透植株的心叶,老熟矛叶与叶鞘基部及头径检疫外理,严防锈色棕榈象随苗木扩散。
(2)锈色棕榈象幼虫为蛀干性害虫,其成虫则选择植株上孔穴或伤口上产卵,因此在成虫集中出现期5月和11月以及世代重叠的5月—11月之间,均可采用16%虫线清药剂200—400倍液(80—40毫升药剂/兑水15公斤,如有条件混配本研究所研发的40%生物营养液肥30毫升)喷洒湿透槟榔等椰子树,加拿列海枣等的心叶部及其周围老熟矛叶的叶腋处,茎干、头径、基部圆周次生根或支根及其分布层土壤处;或植株叶柄脱落(含修剪)部(叶鞘基部);喷施药液:株,次/2.0—3.0分升。春、夏、秋、冬季节间隔25—40天一次,连施3—4次。还可兼杀椰心叶甲及蜡蝉致病(槟榔等椰子树致死性黄化病)等病媒昆虫。
(3)施药后加强肥水栽培管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结构,培肥地力,减少病虫害危害。
附:椰心叶甲危害叶片调查分级标准为:0级,无被害状叶片出现;Ⅰ级,首片新叶出现被害状;Ⅱ级,二片叶出现被害状;Ⅲ级,三片叶出现被害状;Ⅳ级,四片叶出现被害状;濒死级,植株五片叶片或五片叶片以上出现被害状,植株树冠部少绿叶或生长点处变小、萎缩或扭曲变形或树身(根部)掏空等。
注 意 事 项
1、16%虫线清不可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 2、该两药剂对蜜蜂有一定毒性,不能在蜂群附近的开花田期使用。对鱼及水生动物可能引起影响,要严防污染水源、鱼塘、水库及江河。该两药剂对高粱、玉米与桃、李树等作物可能敏感,要慎用。 3、当有害生物的危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使用该两药剂防治。并根据本剂对有害生物的残效期决定喷药的间隔时间。 4、误服16%虫线清药剂药剂可用“阿托品”进行皮下注射。
16%虫线清药剂保质期:两年 生产日期:见封口或标识
|